close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三國人物與故事(修訂二版)



金石堂網路書店 文學推薦

三國人物與故事(修訂二版)





三國人物與故事(修訂二版) 評價



網友滿意度:



Hello~小編想問問大家對文學的感覺是什麼



以前在念書的時候一定會上國文課

國中gomaji折價券的時候文言文是小編的弱點阿



只識字但不懂內容

有點苦惱開始一點點排斥

高中還是免不了有國文

小編只好試著了解 認真上課

後來發現文學賞析有種被帶回古時候的感覺

老師講得很生動再跟著老師的解釋

從每個字句中了解

古代人他們的想法、當時情境心境

其實還蠻有趣的



現在就會有現代文學

像是小說 散文集之類的

小編覺得看書時間都過得很快

當你看完一本書兩三個小時就過了

但這幾個小時內其實收獲會不少

欣賞作者精挑細選的詞彙字句



文字間蘊含細膩情感

看書的時候搭一杯咖啡

偶爾文青一下也不錯



最近小編在網路上找書

在金石堂網路書店看到一些不錯的書



三國人物與故事(修訂二版)

這本小編還剩一些沒看完



但是還不錯收穫不少



三國人物與故事(修訂二版)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

小編跟妳們說 在金石堂網路書局買書



使用銀行卡享有更多好康喔



大家快去逛逛買好書吧





小鴨 金石堂購物折價券傳送門

三國人物與故事(修訂二版)



本週熱銷商品:





臺灣國小語文教材與兒童文學關係之研究







林良談兒童文學:更廣大的世界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三國人物與故事(修訂二版)》



    《三國演義》裡的重要人物,可說是家喻戶曉。一般人的印象:劉備仁義佈於四海,諸葛亮神機妙算,關公義重如山......。就故事論故事,經過本書作者作有系統的收集並分析他們的言論與行事後,發現這些人物的真正塑像,與一般人的印象,頗有距離:劉備是個知己、知人而能善用人的英雄,諸葛亮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一代完人,關公則是天真高傲的人物,另給讀者對這些人物一個新穎而正確的塑像。透過此書,讀者將能細心體會《三國演義》中文字結構的精妙之處,更了解《演義》作者的精心安排。

















    • 作者介紹







      倪世槐








      1911年生




      浙江慈谿人




      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


















    三國人物與故事(修訂二版)-目錄導覽說明





    • 再版序




      自序




      上篇 人物




      緒言




      煮酒論英雄──劉玄德




      一代奸雄曹孟德──兼論董卓與司馬懿




      守成人物孫仲謀──兼論曹丕




      一代完人諸葛孔明




      雄姿英發周公瑾




      寬仁長者魯子敬?




      好漢陳公臺




      天真高傲關雲長




      小淘氣張翼德




      福將趙子龍?




      生不逢辰姜伯約




      女傑貂蟬




      謀士群像




      說客




      下篇 故事




      緒言




      漢壽侯五關斬六將




      吳國太佛寺看新郎




      張松獻圖




      古城會




      孟德獻刀




      孔明出山




      赤壁之戰




















    自 序








    猶憶童年初解文義,夏月置竹椅一張於廊下蔭處,展讀三國演義,雖不免囫圇吞棗,但當時心情輒隨書中人物之言談,處心,行事與遭際,時而拊掌欣喜,時而掩口匿笑,時而疾首痛恨,時而廢書嘆息,時而悲憤填胸,時而敬慕無已,自亦不知其所以。但頁復一頁,不知日之西沉,更渾然忘卻溽暑蒸人。直待家人呼食,方欠興而起,書中人物猶縈迴心懷。








    迄全書讀罷,書中人物深印腦際。如某也奸險,某也忠義,某也勇猛,某也寬仁,某也慷慨激昂,某也貪生怕死,某也胸無謀略,某也神機妙算,歷歷如繪,竊喜頗有所得。








    後年事既長,負笈遠方,繼又東西奔走,世事蹭蹬,時光蹉跎,無復把卷展讀,日久更不再憶及矣。








    舊年春,偶又再讀三國演義。初僅事消遣,但展讀稍久,忽有所悟。覺昔年所得人物印象,類多隨展讀時之欣喜、匿笑、痛恨、嘆息、悲憤與敬慕而鑄成;欣喜、匿笑、痛恨、嘆息、悲憤與敬慕之間,孰輕孰重,未加判別,而彼此之間更未融會連貫。今日再讀,所得人物印象,頗異曩昔。向之僅獲一面之印象者,今方得印象之全體,向之僅有籠統之印象者,今方得深刻之印象;而向之未有印象者,今方約略得之。昔年竊喜頗有所得者,不免自笑所見之淺。因憶張潮著幽夢影中論書與讀書:「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深信讀書所得淺深,隨年事而異。








    竊以世間讀三國演義者為數不少,老少兼有,或不乏與余具相同之經歷,因不揣鄙陋,將年來讀三國演義所得刊以問世,非以創新,亦聊伸拋磚引玉之意耳。








    人物以外,昔年對於演義故事,更未著意。今日重讀,深覺演義作者於故事進展,人物介紹,煞費安排。因亦略事闡說,獻之同好,並就教於高明。








    民國五十八年三月於臺北


    緒言

    《三國演義》中人物頗多,其中頗有若干,其言談,處心,行事與遭際頗為獨特。《三國演義》作者對這些人物,類多有直接批評,或正面敘述其言談,處心,行事與遭際。一般讀《三國演義》者多不免受作者直接批評或正面敘述的影響,形成對人物的印象。因此常易忽略直接批評或正面敘述以外的文字,這些文字如果加以收集分析,很可能使讀者對某一人物得到更為客觀或更為突出的印象。譬如關雲長,《演義》作者說他是具天神之威,氣度超凡,肝膽照人,義重如山的人。讀者受此影響,心目中的關雲長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人。這個印象,不能說錯。因為《演義》裏關雲長的言談,處心,行事與遭際,確給人這樣的一個印象。但這個印象不是客觀的,而且也不是重要的一面。如果在作者的直接批評或正面敘述之外,對有關關雲長的一切言談,處心,行事與遭際加以分析以後,將會得到另一個更突出的印象,那便是關雲長是一個既天真而又高傲的人。可是關雲長之天真和高傲的這一面,《演義》作者並未直接批評或正面敘述,而要讀者自己發掘出來。

    又如諸葛孔明,讀者從作者筆下所得的印象是一個胸藏機謀,腹諳韜略,奇計用兵,嚴法治國,能言善辯,謹慎治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能呼風喚雨,巧造木牛流馬的了不起的人物。這個印象,絕對正確。但讀者對諸葛孔明的印象如僅止於此,則實在很對不起歷史上的諸葛孔明。因為如果將《演義》裏有關孔明的一切敘述,加以分析融會以後,孔明之偉大教後世低徊往復者,不在其機謀韜略等等,而在其抱著一種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繼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種精神再加上他的機謀韜略等等才使他成為一代完人。

    有些人物,讀者從《演義》作者所得的印象,極為正確。譬如曹操,讀者對他的印象是一代奸雄。即使將《演義》裏有關曹操的一切敘述加以分析融會以後,所得的曹操印象還是一個一代奸雄,但在分析融會以前,曹操之為奸雄是籠統的;分析融會以後,造成他所以為奸雄的狠、詐、拔扈之處,他如何用人,以及奸雄以外的一面,都得到輪廓,亦即對他之為一代奸雄,更有深刻的認識。再者,曹操是奸雄,董卓,司馬懿亦是奸雄。是一樣呢?還是有所不同?不同在那裏?這些都需將所有有關的敘述分析融會以後,方可獲得結論。

    《三國演義》裏有些人物,《演義》作者未有直接批評或正面敘述,因此一般讀者對這些人物往往沒有印象,或僅有糢糊的印象。譬如陳宮,很多讀者說不出他究竟是怎樣的人物。但如讀者將所有有關陳宮的敘述分析以後,將自然得到陳宮是一個明乎去就、取捨和生死的好漢的印象。

    三國時代有很多謀士和說客,粗看都似乎是很了不起的人物。但仔細分析以後,這些謀士和說客,智能不同,品類不齊,一個不同一個,一個有一個獨特之處。

    本文即根據上述程序,將所有有關某一人物的文字加以分析融會,然後鑄成某一人物的印象。

    煮酒論英雄──劉玄德

    《三國演義》第廿一回敘說曹操請玄德來到相府後園小亭中飲酒賞梅。



    酒至半酣,忽陰雲漠漠,驟雨將至。從人遙指天外龍挂,操與玄德憑欄觀之。操曰:「使君知龍之變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詳。」操曰:「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芥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化,猶人得志而縱橫四海。龍之為物,可比世之英雄。玄德久歷四方,必知當世英雄。請試指言之。」

    玄德列舉袁術、袁紹、劉表、孫策、劉璋、張繡、張魯、韓遂等輩。但在曹操眼中,袁術是塚中枯骨;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劉表徒有虛名;孫策僅藉父之名;劉璋是守戶之犬;至於張繡、張魯、韓遂均是碌碌之人,均未許為英雄。

    以龍比英雄,只是種意會,並未具體說明英雄究竟是何等人物。所以後來曹操更加以闡明: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前兩句字義明白,後兩句則隱晦微妙,可以意會而不能言傳。這樣的人物在當時是誰呢?

    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三國當時風雲人物,屈指難數,可是曹操只許玄德和他自己為英雄。曹操當時身為相國,大權在握,自許為英雄,尚可說得過去。玄德只是當時兵敗路窮(敗於呂布),寄食相府,一副可憐相。曹操不以袁術,袁紹,劉表,孫策等風雲人物為英雄,而獨對窮途潦倒的劉玄德指為英雄,究竟是曹操對玄德當面戴高帽子呢?還是玄德真是所謂英雄?按說曹操要對玄德當面奉承,當時無此必要,那末曹操究竟何所見而云然呢?

    玄德隨曹操入許都隨朝趨走以前,未有什麼了不起的功業(僅有破黃巾賊之功),也未有什麼威望。這點曹操當然知之甚明。但在此之外(玄德生得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目能自顧其耳,想不致會使曹操許為英雄,因為曹操不是星相家),玄德為人行事,總有些與眾不同之處,這些不同之處有教曹操心折。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玄德贏得了關張兩人的傾心愛戴,肝膽相照。三人在一起,簡直是如影隨形,寸步不離。三國時代人與人相處,除他們三人外,其他尚未見到有這樣親密深厚的程度,此其一。

    三國時代的風雲人物,對己多少有些自命不凡,對人不免頤指氣使。可是玄德待人接物,非常謙遜(除了有一次劉表請他赴宴,酒後失言「備若有基業,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即使是對貪狠如豺豹的呂布也是如此。呂布敗於曹操,走頭無路,來投玄德:



    ......玄德曰:「布乃當今英勇之士,可出迎之。」糜竺曰:「呂布乃虎狼之徒,不可收留;收則傷人矣。」玄德曰:「前者非布襲兗州,怎解此郡(徐州)之禍(曹操報父仇興師來伐徐州)?今彼窮而投我,豈有他心?」



    ......布曰:「......今投使君,共圖大事,未審尊意如何?」玄德曰:「陶使君新逝,無人管領徐州,因令備權攝州事。今幸將軍至此,合當相讓。」遂將牌印送與呂布,呂布卻待要接,......



    呂布為感謝劉玄德收留,回請玄德,並令妻孥出拜,玄德再三謙讓。

    呂布曰:「賢弟不必推讓。」一聲賢弟惱了翼德,要來和呂布鬥三百合,經力阻方罷。可是這一來呂布無法在徐州安心,要投別處。



    玄德曰:「將軍若去,某罪大矣。劣弟冒犯,另日當令陪話。近邑小沛,乃備昔日屯兵之處,將軍不嫌淺狹,權且歇馬,如何?糧差軍需,謹當應付。」



    此其二。

    可是恐怕最教曹操心折,也許教曹操對玄德莫測高深的,是玄德之三讓徐州。

    陶謙因為年老多病,無心政事。當初曹操為報父仇來襲徐州,糜竺請來了玄德相助,陶謙見玄德頗堪勝任,即欲以徐州相讓。



    玄德離席再拜曰:「劉備雖漢朝苗裔,功微德薄,為平原相,猶恐不稱職;今為大義,故來相助;公出此言,莫非疑劉備有吞併之心耶?若有此念,皇天不佑!」



    第二次,退了曹操之後,陶謙設宴相謝。席中又提出要讓徐州,糜竺、孔融勸說,玄德只是不肯。

    陶謙泣下曰:「君若捨我而去,吾死不瞑目矣!」

    玄德仍是不肯,不得已陶謙後來請玄德先在近邑小沛屯軍,以保徐州,玄德算是勉強接受了。

    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陶謙病重,著人來請玄德商議軍務。



    謙曰:「請玄德公來,不為別事;止因老夫病已危篤,朝夕難保;萬望明公可憐漢家城池為重,受取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玄德曰:「君有二子,何不傳之?」謙曰:「長子商、次子應,其才皆不堪重任。老夫死後,猶望明公教誨,切勿令掌州事。」玄德曰:「備一身安能當此重任?」



    陶謙舉孫乾、糜竺輔助玄德,但:



    玄德終是推託,陶謙以手指心而死。眾軍舉哀畢,即捧牌印,交送玄德。玄德固辭。次日,徐州百姓,擁擠府前,拜哭曰:「劉使君若不領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關、張二公亦再三相勸。玄德乃

















    緒言



    《三國演義》中人物頗多,其中頗有若干,其言談,處心,行事與遭際頗為獨特。《三國演義》作者對這些人物,類多有直接批評,或正面敘述其言談,處心,行事與遭際。一般讀《三國演義》者多不免受作者直接批評或正面敘述的影響,形成對人物的印象。因此常易忽略直接批評或正面敘述以外的文字,這些文字如果加以收集分析,很可能使讀者對某一人物得到更為客觀或更為突出的印象。譬如關雲長,《演義》作者說他是具天神之威,氣度超凡,肝膽照人,義重如山的人。讀者受此影響,心目中的關雲長是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人。這個印象,不能說錯。因為《演義》裏關雲長的言談,處心,行事與遭際,確給人這樣的一個印象。但這個印象不是客觀的,而且也不是重要的一面。如果在作者的直接批評或正面敘述之外,對有關關雲長的一切言談,處心,行事與遭際加以分析以後,將會得到另一個更突出的印象,那便是關雲長是一個既天真而又高傲的人。可是關雲長之天真和高傲的這一面,《演義》作者並未直接批評或正面敘述,而要讀者自己發掘出來。



    又如諸葛孔明,讀者從作者筆下所得的印象是一個胸藏機謀,腹諳韜略,奇計用兵,嚴法治國,能言善辯,謹慎治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且能呼風喚雨,巧造木牛流馬的了不起的人物。這個印象,絕對正確。但讀者對諸葛孔明的印象如僅止於此,則實在很對不起歷史上的諸葛孔明。因為如果將《演義》裏有關孔明的一切敘述,加以分析融會以後,孔明之偉大教後世低徊往復者,不在其機謀韜略等等,而在其抱著一種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繼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這種精神再加上他的機謀韜略等等才使他成為一代完人。



    有些人物,讀者從《演義》作者所得的印象,極為正確。譬如曹操,讀者對他的印象是一代奸雄。即使將《演義》裏有關曹操的一切敘述加以分析融會以後,所得的曹操印象還是一個一代奸雄,但在分析融會以前,曹操之為奸雄是籠統的;分析融會以後,造成他所以為奸雄的狠、詐、拔扈之處,他如何用人,以及奸雄以外的一面,都得到輪廓,亦即對他之為一代奸雄,更有深刻的認識。再者,曹操是奸雄,董卓,司馬懿亦是奸雄。是一樣呢?還是有所不同?不同在那裏?這些都需將所有有關的敘述分析融會以後,方可獲得結論。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25開15*21cm
    頁數:324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 作者:倪世槐

      追蹤











    • 出版社:三民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6/5/23








    • ISBN:9789571461373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全齡適讀








    三國人物與故事(修訂二版)





arrow
arrow

    joelj4u0u7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